吳雲芳[教育家]

吳雲芳[教育家]

吳雲芳(1896~1978)女。字硯青。祖籍浙江崇德(今屬桐鄉),生於陝西南鄭。幼年喪父,母親是她的啟蒙老師。1911年考入陝西女子師範學堂,畢業後又考入國立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機織系。

基本信息

早年經歷

1922年畢業到上海印染工廠實習,回北京與王縵雲等八名同學組建北京女子平民工廠,旋以資金不足周轉乃合併於北京香山慈幼院。1924年回陝任西安女子師範學校教員兼國小部主任、職業部主任。

創建培華職業學校

從西安到京、滬,她深感中國男女不能平等問題之嚴重,而男尊女卑的原因,是女子經濟不能獨力,女子經濟不能獨立的根源,則是“由於女子沒有正當的職業”(吳雲芳《自傳》)。她決心從教育入手,解決這個問題。1928年1月,她聯絡陝西教育界知名人士梁午峰、石雨琴、李兢寰、朱友梅、趙維西等組成陝西女子職業教育促進會,2月就創辦了平民女子職業學校(後改名為培華女子職業學校),吳任校長。1929年,省教育廳任命吳為西安女師校長。她兩校奔波,忙得不可開交。為不影響培華職業女校的校務,遂於1931年辭去西安女師校長職務,專心致力經營培華職校。陝西農業連年歉收,關中西部各縣災情更重,災民絡繹不絕來西安求食。吳帶培華學生數人分頭前往西安市西關與北關婦孺收容所,教他們學習織毛巾、織襪子、編草帽辮等各種手工技術;同時在西安市梁府街(今青年路)成立了災區婦女習藝所,對當時抗災自救起了很好的推動作用。隨著培華學生年年增多,校舍嚴重不足。

1935年,吳發起募捐建校運動,得到各方支持。省政府主席邵力子倡議捐助建校基金,水利專家李儀祉代為設計新校圖紙。在上下協力各方支援下,後宰門培華職業學校建校工程從1936年開始,一年即已竣工。由於吳辦學有功,1937年春被邀請出席黃炎培在上海主持召開的中華職業教育社20周年年會。會後在上海考察職業教育,並為培華採買了多種機器、儀器及實驗材料。

抗日戰爭時期

回陝不久,抗日戰爭爆發。吳發動婦女織布生產、支援抗戰。為此,他派培華畢業生郭俊英等七人分頭前往興平、鹹陽、禮泉各縣組建織布生產合作社,包教各地婦女學習腳踏織布機操作技術;還與省建設廳下屬的合作委員會商訂了推廣新法織布的辦法。1938年,由於侵華日軍對西安狂轟濫炸,培華職校隨同省公立學校一起遷往陝南。因培華是私立學校,經費困難,到寶雞後無錢雇汽車去漢中。吳與師生一起徒步跋涉,靠兩條腿翻過秦嶺,到達漢中。培華決定去西鄉縣,以彌陀寺破廟作校舍,日間露天上課,夜間席地就寢,不僅使學校在戰亂中辦了下來,而且還把學生生產的布匹、衣服等,於1940年在南鄭縣辦了個展覽。當地民眾看了展覽,紛紛送子女到培華學習技術。這時,她又在陝南成立了織布生產合作社,培華的影響越來越大。1942年學校再遷回西安時,學生家長特別是城固縣民眾堅持挽留,於是吳在城固龍頭鎮千佛寺成立了一所培華職業分校。此後,她每個學期都要在西安、城固跑幾個來回,照顧兩處學校,直到抗日戰爭勝利的1945年,才說服城固縣當局,將培華分校改為縣立職業學校,她也才得以集中精力辦好西華培華學校。

陝西省參議會參議員

由於吳25年的苦心經營,陝西女子職業教育以西安為中心在關中和陝南得到迅速推廣。培華的畢業生遍布東起朝邑、西至寶雞的關中各縣。她們分別在各縣辦起了紡織傳習所、產銷合作社和各類小型工廠共50餘所。在陝南,婦女職業教育也推廣到2 0餘縣。

1946年9月,吳當選陝西省參議會參議員。1948年又被選為國民黨行憲第一屆立法院立法委員。同年辭去培華女校董事長一職,由李兢寰接任。

解放後

1949年5月西安解放後,吳報名參加西北人民革命大學,學習馬列主義和毛澤東著作,與學員一起批判國民黨蔣介石的禍國殘民理論,思想黨悟有很大提高。結業後,被分配擔任西安解放門業餘文化學校校長,帶領師生走上街頭宣傳新婚姻法,投入土地改革、鎮壓反革命和抗美援朝運動,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。 1950年10月,吳作為特別代表,出席了在西安舉行的陝西省婦女第一次代表大會。

政協委員

1954年加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,1955年5月被選為民革陝西省委員會委員。1957年9月赴京出席中國婦女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,受到毛澤東、周恩來、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。她還是政協西安市第一至四屆委員會委員。“文化大革命”中受到衝擊。江青反革命集團被粉碎後,1977年12月被選為政協陝西省第四屆委員會委員。1978年3月9日病逝於西安。

相關詞條

相關搜尋

熱門詞條

聯絡我們